• 
    
    • 1
    • 2

           中國政府網   山西省人民政府網   呂梁市人民政府網

    點擊切換到繁體版

    無障礙瀏覽   

    網站支持IPv6      

    “活著的古村”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——山西省離石區彩家莊
    發布:2021-12-17 02:47:37  來源:今日離石 

    “馱不盡的磧口,填不滿的吳城,看不盡的彩家莊”,這是在山西呂梁離石當地人都熟知的一句古語。其中的彩家莊是一座古村落,2012年入選第三批全國傳統村落名錄,2019年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。彩家莊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,村內現有保存完好裝飾精細的明清四合窯院二十四處,乾隆年御賜“武魁”木匾3方,史上有四文四武八舉人。

  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彩家莊 任建忠 攝

    在離磧線最高處,依稀可以目睹彩家莊的整個面貌。從白色的村口牌樓,再走幾百米,面前的山坡上古色古香的村莊映入眼簾。山梁上、山窩里,一座座建筑就依山而建在那里,一個院子挨著一個院子,卻互不水平,而是有高有低,錯落有致。為了找平院子,有的院墻墻基打得很深,從外面看起來有十來米高。整個村莊的建筑均是青瓦頂、泥土墻,與天然的黃土山巒融在一起,宛如鑲嵌在深溝峭壁之間。彩家莊古民居整體建筑格局為“鳳凰展翅”。鳳頭為制高點,氣勢恢宏的真武廟庇佑相鄰;東西兩山為鳳翅,中間山脊為鳳身。古居位于鳳身處,依山而建,錯落有序,布局分上中下三坎。依用途而建有書房院、染坊院、功夫院、曉瑩院、樂善堂等,院院建筑匠心獨運,精妙別致,功能齊全,體現了自給自足文武并重的家族特征。形式上磚木與窯洞完美結合,部分院落為兩層,屋頂分平屋頂、坡屋頂(含單坡、卷棚、硬山),完美解決了黃土的濕陷性,是古代晉商文化與黃河文化交融的結晶,彩家莊以商起家,在晉商事業鼎盛時期,此處車水馬龍,商賈云集,晉商巨首喬志云也常來于此商談生意。李氏家訓“人敦愿愨,戶習詩書”與晉商勤儉、誠信、團結的商賈文化一脈相承,見證了黃河流域晉西晉商300余年的發展史,對于黃河流域晉商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。

    此情此景不僅僅是自然形成的結果,更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。

    彩家莊的故事得從明末清初講起。

    據《李氏家譜》考證,彩家莊的李姓人,是明代李自成的后裔。據介紹,李自成起義失敗后,清廷在陜西米脂縣大量搜捕其家族及親屬,李氏家族被迫紛紛逃離家鄉,有一大部分來到了山西洪洞縣大槐樹。后來,李家人又有一些人從大槐樹遷到了臨縣西坡村,在這里落地生根,分為上中下三院。清順治年間,中院的李氏后人李孟清、李興兄弟二人,為逃避饑荒,離開西坡村,來到彩家莊,開荒伐樹創立了家園。

    當時,村子周圍種的都是棌樹,為避免“李姓”后人再受追捕,于是用“棌”的同音字“彩”起名為彩家莊。李孟清、李興二人勤勞生產,子孫興旺,在這十年九旱的黃土高坡上創建了李姓家族的村莊。村子主要分為上街、下街兩大群落,上街為李孟清的后代,下街為李興的子孫。

    彩家莊古民居 張瑞華 攝

    彩家莊古村落的形成要歸功于李家后人李秉濯。清康熙時,李秉濯經商發跡,要在村里建一座像樣的莊園。彩家莊的山形如鳳凰展翅,李秉濯親自設計,并請名匠施工,將民宅建于鳳頭、鳳背、鳳翅處,寓意與鳳凰齊飛。溝壑處,由人工填土夯實。每日施工結束,用鐵棍打入夯實處,然后灌水,到第二天水未滲完才算合格。村里缺水,人畜吃水尚且困難,而修建如此龐大規模的莊園,需大量用水。李繼元說,當時動用了數十號人,從招賢水泉塆、臥虎山等處挑水,來回一趟就20來里路。經過千辛萬苦,終于將莊園建成,建筑期前后長達20年。

    建筑群分為上街和下街,有樓房三座,宅院20余處。院落為正偏結構,部局嚴謹大方,設計簡潔精巧。每個院落都起了名,有樓子院、書房院、弓房院、樂善堂等。脊雕、壁雕、柱頭木雕等意義豐富,蘊含著天官賜福、三星高照、招財進寶的美好愿望。

    1968年,李繼元全家從汾陽遷回彩家莊村,父親先是下煤礦當工人,后來成了教師,二哥去當兵。李繼元則留在農村務農,小學畢業后再沒有讀書。21歲,他就當了彩家莊村的村主任,帶領村民們一起搞生產,干了兩屆。他從小就愛聽村里的老人講故事,記性很好。覺得彩家莊很有文化底蘊,他想把村子的故事宣傳出去。一開始是寫成秧歌,由唱秧歌的歌手們表演。但秧歌主要是在附近的村莊演出、流傳,他認為還不夠,于是經常寫一些文章,在省內的報紙上發表。漸漸地,彩家莊的名聲被世人熟知。

    李家人在艱苦的歲月中悟出了要想翻身富貴,就必須注重文化修養的道理,常以儒家思想教育后代。而其后輩也發奮學文習武,立誓光宗耀祖,史料記載的武舉、太學生等有20多人,為彩家莊的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。

    李興的第二個孫子李愛,有三個兒子:長子李秉江,次子李秉濯,三子李秉漢。李愛從小就請私塾先生調教孩子。李秉濯聰穎過人,文武雙全,15歲時就考中秀才,后參加考試,中了太學生,皇清御封直隸河北省武略騎尉太學生。

    彩家莊地處臨縣磧口古鎮和離石吳城古鎮這個晉商古道的中間,明清時當地人多以經商為主。李秉濯不愿為官,于是辭官回家,去臨縣磧口鎮做起了生意。當時,臨縣青塘村有個護國員外不幸離世,有萬貫家財,卻因孤兒寡母不能理財,無奈愿將資產貸出。從青塘察訪到磧口,沒有找到一個值得自己信任的人可以托付。后來,聽說彩家莊的李秉濯知書達理,經商有方,信譽頗高,便將家資借貸給了李秉濯。李秉濯從此如虎添翼,生意越做越大,商品遠銷海外,甚至從磧口到介休每隔40里就有他家的一個貨棧。彩家莊與磧口往來頻繁,可以想象得到當年彩家莊的繁華景象。

    到民國年間,磧口仍有彩家莊人在那里做生意,店鋪很多,如“儀誠厚”“德太遠”等字號,整個占了磧口的二道街。涌現出李文榮、李文富、李文才、李文著等多個彩家莊李氏商業行家,據統計,磧口街上居住的彩家莊人共有六七十人。

    民國時期,戰亂頻仍,彩家莊也未幸免于難。經商之外,李氏族人更抱著一顆保家衛國的心,不惜犧牲自我,參軍入伍,抗擊日寇。李繼元的伯父李含英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
    李含英,生于1913年,母親產后大出血而亡,在祖母精心照料下,靠米湯度過了人生的嬰兒期。八歲時,父親李文煌送他到離彩家莊五里路的楞頭村拜清朝舉人高舉為師,刻苦學習,深得高舉先生器重。十一歲時,李含英寫下了《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》的文章,受到老師的贊揚。他對蔣介石和閻錫山的統治深惡痛絕,曾在自己的寒窯書一橫幅“砸爛鹽壇,打碎醬罐”。先生高舉逢人便說:“含英不凡,必成大器?!?/span>

    彩家莊古門樓 任建忠 攝

    由于家庭困難,李含英輟學到了磧口的一個商鋪當學徒,白天做業務,晚上通宵讀書。1929年,16歲的李含英徒步走到太原,為了籌集上山西第一師范的學費,在太原的覺民書社做了伙計,結識了山西共產黨地下黨組織人員,讀了許多馬列著作后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,便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。一年后,李含英攢下的辛苦錢繳了學費,終于進入師范大門。畢業后,受黨組織派遣,到清徐縣徐溝鎮學校擔任該校的校長,實際是這個地區地下黨的負責人。

    “西安事變”后,李含英受黨中央委派到臨縣擔任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,與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續范亭密切配合,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爭鋒相對的斗爭,為黨中央籌集資金立了大功。在一次募捐資金時,他給磧口一家字號“德泰淵”下達了十萬大洋支援抗日的任務。字號掌柜是李含英的三叔李文著,東家接到通知后找到李文著說:“咱侄兒在動委衙門當主任,你找他請予以減免?!钡诙?,李文著找到李含英說明來意。誰知李含英笑著對叔父說:“侄兒在此當差,你們應支持我的工作??谷帐菄掖笫?,怎能徇私舞弊?不要說向德泰淵籌集十萬大洋,就是和三叔你要,你能不給嗎?”李文著回到磧口,如實告知東家。在“德泰淵”的帶動下,磧口各商號紛紛超額完成任務,為抗日支前起到表率作用。

    后來,李含英隨八路軍大青山支隊挺進綏遠敵占區,開辟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,任“戰地總會”晉察綏地區工作委員會總務處長。1940年初,中共綏西地委決定成立中共托克托縣工委,任命高萬章為工委書記,李含英為工委委員兼托克托縣縣長??h工委領導下的抗日救亡斗爭鼓舞了廣大群眾的士氣,同時也引起了敵人的注意和地方反動勢力的仇恨。

    5月14日,30余名日軍根據漢奸提供的情報,來到安民村,搜捕隱蔽在這里的大青山根據地物資籌備委員會工作人員。大搜查過后,放火燒毀了村莊。日軍火燒安民村后,里素、善岱一帶形勢急轉直下。高萬章決定由李含英帶一通訊員回大青山,及時向上級匯報這一事態。當他們行至賈家營村時,被埋伏的漢奸扣捕,并被殺害于董家村附近。

    晉商文化少不了彩家莊李氏人的身影,抗戰時期更是有多少為李氏后人流血犧牲,沉寂多年后,這座古村落將注定被歷史記憶,被時光喚醒?。ㄈ谓ㄖ摇●T海硯)


   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1
  •